億歐網:大咖云集,互聯網保險接下來怎么走,看這篇就夠
[?億歐導讀 ]?8月4日,億歐受邀參加由華興資本逐鹿X主辦的主題為“黃金時代——互聯網保險創新趨勢論壇”,同時億歐也是本次論壇的支持媒體。參加本次論壇的有曲速資本、眾安保險、國科嘉和、信天創投、慧澤網、水滴互助、OK車險等嘉賓。
8月4日,億歐受邀參加由華興資本逐鹿X主辦的主題為“黃金時代——互聯網保險創新趨勢論壇”,同時億歐也是本次論壇的支持媒體。參加本次論壇的有曲速資本創始合伙人楊軒、眾安保險副總經理吳逖、國科嘉和合伙人曹捷、信天創投合伙人蔣宇捷、慧澤網副總經理蔣力、水滴互助創始人沈鵬、OK車險創始人齊石等。保險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誕生已有300余年,但是長久以來模式單一,亟需創新,那么在當今時代之下,互聯網能否為傳統保險行業帶來新的變革?未來互聯網保險如何發展?各位投資人以及互聯網保險領域的專家做了精彩分享。
億歐根據現場嘉賓演講將干貨整理如下,分享給大家:
楊軒:互聯網保險爆發的前夜
1.為什么選擇互聯網保險行業? ⑴保險行業是每年增長超過20%的行業,2015年的保費是2萬億多,今年應該能夠超過3萬億?;ヂ摼W化水平還比較低,但增長潛力超過萬億級別。 ⑵保險行業和人們的價值觀相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2.金融行業不存在像滴滴、快的寡頭的市場。但是單個公司的體量不亞于其他行業的大公司。 3.互聯網保險爆發的基礎有三點: ⑴模式的創新。一個行業不管是效率提升,還是成本降低,必然會有一些新的模式創新。 ⑵資本的助力。資本的助力在這個地方說稍微夸張一點其實就是泡沫,只有當一個行業存在一定泡沫的時候才有更多的人會進來,更多的公司來貢獻更多的力量。很多公司肯定會死掉,但是會留下來很多更強的公司。 ⑶標桿企業的崛起。一個行業里面如果有標桿企業把一些模式給跑通,把一些行業里面比較好的人才聚集起來,這樣可以形成行業里面的標桿作用。 4.互聯網保險主流模式:產品層面、營銷層面、服務層面。 5.車險的互聯網模式也分為大概五個方面:銷售渠道、用戶體驗、產品設計、代理人/渠道以及理賠。大部分的模式都還在探索,機會依然存在,能改進的地方也比較多。 6.以前常聽說“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等,其實大家對保險的體驗或者是接受的服務是比較差,互聯網會給保險起到影響和正面作用,帶來積極的意義。 7.互助平臺產品超過3個話肯定會有問題,對于后續每個產品運作所承擔的壓力和成本是非常高。做互助計劃需要巨大的勇氣,壓力非常大。 8.保險發展趨勢:產銷分離,包括代理人升級、保險產品的升級;渠道向場景化方向發展;相互保險在未來可能會誕生一個真正的基于互聯網的保險經紀公司;保險成為公司的工具或標配。
吳逖:如何通過保險金融工具的創新應用,加速創新創業
1.眾安其實是披著保險外衣的互聯網公司,因為我們拿的是保險牌照,但是做的是互聯網的事。 2.保險是一個金融工具,真正實現金融工具和市場及用戶的結合是通過技術手段,互聯網是技術的一種,金融科技是包括但不限于互聯網。 3.互聯網時代風險本身也在改變,產生了很多新的風險,比如移動支付的風險在以前不存在,而現在的風險很大。 4.用戶定制化的需求和風險本身的碎片化,使得用戶所要買保險的形式也在發生改變。 5.實話告訴你,肯定虧的,這個險種(眾安的航延險)不虧不可能,大數據做得再好,在階段性上肯定會出現虧損。但是這個險種對保險公司的意義是不要把保險看得太嚴肅,把它當一個娛樂,為客戶帶來更多的交互和體驗。由于積累的數據很龐大,具備很大的商業價值,只是看最后怎么用。6.用戶只要每天在用不同的方式增進健康,保險費就可以打折、降低。這個時候對于用戶的體驗,保險不再是簡單的事后補償,已經變成了事前健康管理的一部分。 7.我們希望鼓勵用新技術手段去解決傳統當中用保險金融工具不能夠很好解決的問題,或者是讓保險這個金融工具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 8.產銷分離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和趨勢。保險作為金融行業核心價值在于風險管理和資本運用,賣保險從來不應該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核心。中國的大部分保險公司把賣保險作為了核心能力,結果只會賣保險,產品能力沒有了,風險管理能力弱化了。像車險的同質化競爭,其實是風險管理能力弱化的現象,車險的風險管理能力太重要了。 9.壽險公司核心能力是什么?資本運用,去投資本。賣保險是代理人的事情,以前去國外說是保險公司,大家會感覺你很高大上。但是在中國說你是保險公司的,大家都會離你遠一點,不想跟你說話。 10.數據靜態地看意義不大,必須要不斷地進行小步快跑對數據做更新,同時要讓數據之間產生關聯。這些關聯會讓你看到用戶的情況,特別是在涉及到人的行為有關業務的時候,會發現這種數據的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反欺詐方面,活數據以及關聯數據會非常重要。 11.金融需求場景化。保險其實是一個很萬能的工具,保險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只是以前我們只有把它想小了。場景化不是僅僅停留在這個場景里面用戶需要一個保險,而是真正應該走得再遠一點,要看一下在這個場景中需要的是什么功能,這個功能怎么用保險工具去完成和解決。 12.風險的保單化。風險無處不在,保險給風險做定價、做連接,使得很多的信任可以得到傳遞,風險可以得到評定。 13.保單智能化。保單本身已經不是靜態的僵化的東西,保單本身的功能、定價、承包、理賠都應該是智能化的,能夠根據場景和用戶動態去調整。 14.開放平臺。開放平臺其實是一個系統功能,能夠快速地去介入所有已經正在用的產品和功能。 15.眾安目前在投資層面在做一個加速器,目的不是為了投資本身,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業務更好地融合進互聯創業應當中。希望通過這個更快地給創業企業提供更多的綜合金融服務的支持,這樣投資方也可以享受到同樣的好處。
對話創業者篇——未來互聯網保險創業領域的機遇與挑戰
主持人:如何看待保險的風險控制?
齊石:車險是延期的,一般在傳統保險公司做一個靠譜的模型需要5到10年的經驗,這樣才能夠風險趨于均衡,而且可以破掉周期相關的東西。但是國內的隨著互聯網倒逼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速度來看,可能需要拿出互聯網思維來做。 沈鵬:互助理念,決定了風控和常規互聯網模式及常規的風控有很大的差異。水滴互助做的是相同人群之間的匹配和連接。傳統保險公司不能保的很多險種,用互助的理念和匹配連接方式也可以做很多的池子。做互助計劃,風控和獲取用戶樣重要。
主持人:互聯網保險向更復雜、更高端的產品滲透,直接在線上交易平臺成交可行嗎?
蔣力:在線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的互聯網保險銷售的模式和形式,比如自媒體,或者是理財的自媒體,或者是健康管理的社區。粉絲對于一些投資的觀念、投資的訓練,或者是理財或保險理念的教育是信任的,保險是基于信任才有機會去轉化的。這比傳統的保險代理人的銷售和傳統的保險公司的直銷都要來得好。 齊石:隨著對互聯網金融的接受度增加,用戶越來越多可以接受復雜產品的趨勢。產品本身也在有融合用戶的趨勢,包括很多公司把長期變成短期以及有續保功能的產品。這樣可以符合互聯網用戶相對靈活的決策、高頻的互動,以及更靈活的個人財務方面的規劃需求。
主持人:對行業未來的預測和展望?
沈鵬:互助當前最大的機會在于把握住toC。當前最大的一個點,在于保險線上交易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80后、90后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能力也在提升?;ヂ摼W時代的新生兒這波的用戶,并且讓他們有第一品牌認知是我們,而不是別人,這是我們的第一目標。 蔣力:中國85后的人群對長期健康險的認識已經接近了國際水平。中國的健康市場,大家知道未來國家的養老其實是有缺口的,其次是未來的生活環境,中國還是要持續需要改善,在這樣的情況下健康保險一定是中國最大的保險需求。 齊石:互聯網車險里面未來的趨勢。
第一個趨勢,越來越輕的渠道和越來越重視回歸到產品和風控,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動向,也是保監會希望行業發展的方向。
第二個趨勢,隨著車聯網和智能汽車的發展,個人出行數據將會成為互聯網車險領域里面風控的核心元素。第三個趨勢,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出行的方式越來越各種各樣,所以人和車之間的綁定會越來越分散。如何獲取人的維度的出行數據和生活方式的數據,將會更有核心的價值。對話投資人篇——保險的變與不變主持人:隨著上半年監管趨緊,互聯網金融投資也慢慢少起來了,大家也謹慎了,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把保險作為熱門的領域,大家都在看的原因是什么?
吳靜:大家看互聯網保險多,和銀行類的互聯網金融減少沒有直接關系。第一、從投資人角度來說,保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第二、在中國傳統的保險、傳統產品的滿足客戶需求,以及多樣性方面確實是落后于國際水平太遠了,有很多創新的空間。
曹捷:第一、從2011年到2015年差不多互聯網總保額從30多億變成2000多億,五年的時間成長六七十倍,無論如何都是值得關注的領域。第二、保險領域還有很多未被挖掘的空間和痛點的存在。
蔣宇捷:第一、互聯網保險滲透率在提高,而且是一個體量巨大的行業,同時具有產生商業模式和公司的機會,自然而然大家會進入到保險行業里面去。第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基于技術的創新和基于用戶體驗的創新其實是在改造我們的生活,大家會意識到基于傳統保險的痛點非常多,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會想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讓行業變得更加有效、透明。
楊紹東:第一、互聯網本身既有金融的元素,又有大數據、物聯網元素在結合起作用,所以這些東西的深化使想象空間比其他相關領域看起來更接近拐點。第二、跟整個監管環境有關系?;ヂ摼W金融前兩年比較熱是跟信貸、Lending等等有關的公司,目前在監管方面和風險管理方面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所以今年從整個大環境來看是比較收緊的。基金和投資機構會有一部分精力和關注度轉向保險,也就是代換效應。
主持人:對于互聯網保險來說,如何看待行業監管?
曹捷:監管相對會滯后于也應該略微滯后于產業的發展。在我們國家鼓勵的創新互聯網+環境下,創業的團隊還是可以先在實踐當中往前跑,在跑的當中來逐漸地修正一些問題。從整體上來講,我們對于監管雖然很關注和很重視,但是并不認為是一個具有很可怕的不確定性。
蔣宇捷:其實整個監管相對來說是比較寬容、開放的態度。也就是說只要不去做相對來說比較夸張或過分損害整體行業利益的事情,在監管層面相對來說是比較開放的心態來做這些事情。某些領域像P2P監管會逐漸收緊,其實會帶來比較大的社會負面影響。但是從保險層面來看,因為做的事情本質上是給客戶和用戶提供價值,包括他們去承擔風險的事情。我覺得從整體的市場環境來看,監管逐漸會變得更加開放。
吳靜:保險從本質上來講,對于監管的重視力度會更強一些。創業公司對于監管層面態度的重視度會更高,對于監管的動向會需要了解得更清楚一些?;ヂ摼W保險的創新是符合國家發展和人民的利益,很多創業公司也是在創業初期跟監管保持比較好的溝通、互動。從我自己個人的判斷來說,我覺得在互聯網保險領域很難出現像早期的P2P那樣瘋狂的近乎于野蠻的時期。
楊紹東:對于互聯網保險創業,我的看法是現階段還沒有真正觸及到監管防范和不想發生的事情,這和銀行業的監管情況不太一樣。互聯網信貸行業從一開始的發展上,其實很大程度上或者有很多公司是在做監管套利的路子,實際上行銀行之實,但是不用按照銀行的方式去約束和管理自己的風險,業務起得很快,但是也蘊含了很多風險。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的監管,更重視的是保險公司產品的發行過程當中的信息披露、主體合規性,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有沒有長期償付能力。
主持人:互聯網保險蓬勃發展,相比傳統保在體量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未來互聯網保險跟傳統保險公司的邊界大概在哪個位置?
楊紹東:他們之間的邊界其實是會跟技術的核心和本身兩邊的模式演進是動態變化,從現在來看傳統保險公司和互聯網創業保險公司之間的邊界,很大程度上現在的互聯網保險創業的保險公司是在做渠道的事情,是在經營客戶把量聚攏進來,把產品銷售出去。之后的承包、出單和保單之后的賠付還是傳統保險公司在做,這和現在的監管方方面面的要求都有關系。長期來說,我覺得互聯網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也是一個工具,以及是一個提升生產效率的手段。而對于互聯網創業來說,保險也是其中一個領域。我覺得最終是融合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
蔣宇捷:互聯網保險和傳統保險邊界會越來越模糊?;ヂ摼W保險聚集的是前端的流量,在互聯網時代,得到流量的平臺往往具有很大的價值,往往可以把后端很多的事情邊緣化。另外,隨著科技金融的發展中間的鏈條環節會慢慢變得消失,因為會去改造保險的價值鏈。傳統保險公司的模式起到的價值可能變得越來越薄弱,而互聯網在前端起到的價值或科技發揮的力量是更加明顯。未來一定是互相融合的過程,但是從長遠來看,互聯網保險公司的能力或潛力會更大。
曹捷:互聯網保險主要的玩家無外乎分成兩類:一類是互聯網公司,因為互聯網公司是玩流量的高手,所以在如何獲客、產品設計、用戶體驗做的比較好;另外一方面家是從傳統保險公司過來的,這類玩家目前一方面有在產品設計和傳統精算方面的能力,另外有很好的線下資料,比如強大的代理人團隊等等。目前兩者在市場上各自在做自己資源更擅長的事情,歷史上很多業態都會從線上跟線下,或者是互聯網側跟傳統側的兩邊會走向融合,互相會借鑒對方很多的優勢。
主持人:不同領域對保險行業,包括互聯網、電動車等等,未來有沒有新的趨勢?
曹捷:我們內部在梳理行業的時候,比較簡單粗放地概括成上下左中右。左中右無非是產品側、銷售,右邊是銷售之后的理賠和相關的。 從產品側來講,現在互聯網保險創新的機會比較大,傳統的保險產品設計相對周期比較慢,也不能很好地去迎合很多新型的場景,這就給了很多創業者大量的機會。 從銷售側來講也看到大量的創新,比如有的是圍繞銷售渠道,有的是圍繞新的銷售工具,讓保險的代理人更好地有效去銷售。我們覺得從創新的機會來講,從我們基金來講可能會更關注其中能夠更好用到技術側,更好用到互聯網相關技術的公司。
主持人:對技術創新比商業創新更加看好嗎?
蔣宇捷: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的出現,其實也在倒逼保險行業去面對。保險行業有以下趨勢:線上化、個性化、智能化、便捷化。 保險種類很多,鏈條也很長,目前在國外可以看到有意思的創新保險公司,雖然這個模式非常多,但是歸納成為三個最主要的方向和模式,在這些方向可能都有新的模式會出現。 第一、保險行業針對toC的行為。像美國個人健康管理保險公司Oscar,市值已經是27億美金了,在中國還沒有這個方面的公司做到這樣的規模。toC還在于創新險種的開發,在一些保險還沒有覆蓋到的細分領域去激發新的增長機會,通過去開發一些目前還沒有存在的創新型險種,未來可以覆蓋到廣闊的領域。 第二、保險行業針對toB的行為?;诒kU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服務平臺,這是一個非常潛在的大的機會。保險公司提供更加優化的服務。也就是你提供更加創新的營銷工具、客服的工具,或者是更好的保單管理和理賠的工具,這也可能是創業公司去實現的一個方向。 最后一個方向保險+,借鑒互聯網+的概念。實際上是為某個特定的行業和細分的人群去提供服務的,但是在這個服務之上去售賣產品,同時也是整個公司的收入來源。
吳靜:從toC的角度來說,我自己覺得大的機會可能會存在于直接做toC的服務的互聯網公司。比如互助保險,本質上是比較符合互聯網精神和保險精神結合得比較好的形態,所以我會持續關注類似于這樣的能夠從產品層面發揮互聯網的逆傳播性,能夠以公開、透明的去中心化的方式做的保險形態。除此之外,我認為toC未來的發展其實是跟未來的監管走向關聯度非常高,這會是持續影響在toC互聯網保險創業公司成長空間很重要的因素。
楊紹東:首先,保險越往后發展的話,其實保險不管是客戶的CRM的數據、客戶行為的數據,還是客戶其他的跟你想保的風險的關聯數據,最終保險公司會越來越像一個大數據公司,而且會變得輕資產。另外一個可能的趨勢,是保險產品在未來會越來越多地變成一個服務模式。未來數據的可得性、完備性更加增強,物聯網技術、大數據的技術變得更有效預測一些結果發生的時候,可能保險就變得交費享受某種服務。 本文作者邱祥宇,億歐專欄作者; 來源:億歐http://fin.iyiou.com/p/2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