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財經:(獨家)曲速資本楊軒預言互聯網保險黃金年代
這篇 3507 字的深度好文,翻開了互聯網保險行業研究的扉頁,值得花 5-8 分鐘讀完。 隨著各大互聯網巨頭涉足互聯網保險業,互聯網保險的爆發日漸加快進程,互聯網保險也將迎來黃金時代。這是本次互聯網保險論壇的第一篇文章,曲速資本創始合伙人楊軒親臨現場分享了《2016互聯網保險行業研究報告》,其中簡單介紹了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歷程,深入探討了互聯網保險爆發的基礎,并對互聯網保險的主流模式進行了分析,還預測了互聯網保險未來發展的趨勢。 互聯網保險從2015年底開始如火如荼的發展,行業發展迅猛,資本也頻繁出手,全球互聯網保險領域都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互聯網保險爆發的基礎
談到互聯網保險爆發前夜,我們先不說會不會爆發,畢竟這個行業一定會被互聯網化。如果爆發的話,什么是爆發的基礎呢?大概有以下三點。 第一,模式創新。一個行業不管是效率提升,還是成本降低,必然會有一些新的模式創新。 第二,資本助力。資本的助力在這個地方說稍微夸張一點其實就是泡沫,只有當一個行業存在一定泡沫的時候才有更多的人會進來,更多的公司來貢獻更多的力量。很多公司一定會死掉,但是會留下來很多更強的公司。 第三,標桿企業的崛起。一個行業里面如果有標桿企業把一些模式給跑通,把一些行業里面比較好的人才聚集起來,就可以形成行業里面的標桿作用。 這三個因素的構成,我們覺得互聯網爆發就成立了。
模式創新
模式的創新,我們把原來保險公司的價值鏈和產業鏈做了劃分。比如傳統保險公司的價值鏈從產品開發、營銷、核保、承保、客服、理賠、再保、以及投資,到最后增值的整個過程。傳統保險公司產業鏈包括像投保人、渠道入口、投保流程、產品設計與定價。這兩塊我們覺得核心邏輯還是利用互聯網降低成本、提高效率?;ヂ摼W對于保險行業邏輯也是一樣的,比如產品開發、營銷兩個環節,產品開發跟營銷兩個環節會比較大的切入的點;像核保、理賠環節,我們覺得難度會稍微大一些,如果真的可以把核保、理賠環節給解決掉的話,對整個產業帶來的改變也會是非常巨大的。 目前來講互聯網保險可以看到的幾個主流模式,我們大概分成了三個層面,分別是:產品層面、營銷層面、服務層面。
產品層面我們分成了四個比較大的點:
一、創新型保險。這個產品在以前可能沒有出現過,或者在原來產品的基礎上把主險或附加險拿出來做一些包裝,或者是做一些新的元素融進去。像前段時間北京暴雨,又公司推出了暴雨險。這種就是抓一些熱點或者抓一些眼球,然后推一些東西,讓大家做一些時間點上的營銷。 二、相互保險和互助計劃。這一塊可能比較老,還有幾個沒有加進去,之后會更新。 三、優選、定制、改進保險公司原有產品?;ヂ摼W經濟衍生出來的創新險種。比如說像眾安的退貨運費險,以及像海綿保做的O2O相關的險種。這些險種在以前沒有,但是在互聯網安全、O2O當中新出現行業的險種。 四、基于數據的產品定價。這里比較多的是跟一些特定的病相關的,比如說糖尿病相關的。這一塊一方面是跟健康險相關,另外一方面是跟車險相關,因為這兩塊對于數據來講會有比較大的需求,能夠把很多的數據反饋到產品定價以及產品的創新中。除了保險服務,還有很多的后續的服務,像糖尿病可能除了保險賠付之外,可能有更好、更優質的對健康的服務。 營銷層面的切入分為渠道跟代理人。渠道方面像第三方比價,現在這里有好多做車險的用比價來形容不太恰當,包括監管部門對比價還是比較敏感。更多的是做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對于多個保險公司能夠做一個選擇。第三方銷售平臺,包括像原來比較老牌的慧澤、中民、新一站、向日葵,包括像大家保等等。兼業代理平臺以渠道為主,像場景兼業的話基本上壟斷在流量比較強的幾個玩家手里,像攜程、去哪兒等等,航空意外險體量比較大,整個利潤空間也比較好,其他人要切入也比較難。流量兼業像淘寶、京東大家做了很多,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流量優勢做了保險的優勢,這一些也比較強。像淘寶基本上占到退貨運費險比較大的比例。 代理人升級包括培訓和工具。代理人群體比較有意思,他們愿意為自己的培訓或者是一些工具愿意花錢。有一些產品是蠻難理解的,你賣給他一個域名,他愿意花幾萬塊錢來買一個二級域名,也愿意花錢買一個推薦位。這種做事情對于做互聯網的人來講是幾年前、十幾年前玩的東西,但是對于保險人來說有需求,對于這些東西有自己做保單或做生意的邏輯。
資本助力
互聯網保險創業項目投資情況,我們簡單地做了一些分析,比如從2015年開始整個融資的情況就一下子多起來了,2016年這幾個月基本上差不多是去年的一半,預計會超過去年。包括前天慧澤也公布了融資的消息,這幾天應該密集地有一些公司投資的消息會公布。 不管是創業企業,還是一些傳統的保險公司,他們其實都在場景行為和事件性的險種會做比較好的創新,有些使大家覺得蠻無厘頭的,有些確實很有意思,銷量也不錯。像跌停險,剛推出就有幾萬人購買。包括像貼條險也很好,如果不是停了我自己也會買這種險種,不管是為了好玩,還是為了真正的作用。 大家看到的這些東西可能覺得在經營方面不一定有特別大的作用,但是這樣一些險種使大家對保險的普及和對保險的認識及理解有比較好的點。只有大家覺得好像我遇到的粉線,比如像北京的暴雨、賞月之類的,導致以后出去玩、出國或者做一些運動時也有意識愿意通過保險來轉移風險或成本。
車險的互聯網模式
我把幾個重要的方向分享一下,第一個是車險,車險現在大概是6000多億,今年應該是7000億左右。包括到2020年,看得見的通過汽車的保有量或者保費來算,保守估計大概2020年可以到1萬億左右。 車險的主體比較多,但是壟斷度還是比較高,行業競爭也非常激烈。今年3、4、5、6月份進行的改革,從幾個城市的試點,到現在基本上覆蓋了全國,對整個車險的影響還是比較大。 車險的互聯網模式也分為大概五個方面,包括銷售渠道、用戶體驗、產品設計、代理人/渠道以及理賠。大部分的模式都還在探索,包括像比較新的UBI、維修O2O和協助理賠的創新。在這么大的單一險種里面機會還有很多,原來的效率也比較低,能改進的地方也比較多一些。
相互保險和互助計劃
相互保險跟大家看到的互助計劃稍微不太一樣,相互保險在國外是比較常見的保險形式。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簡單來說,大家覺得這么一群人風險差不多,每個人交一點錢給一個機構管理,當這群人里面出現風險時,就在這筆基金里拿錢出來做補助或賠償。像美國教師協會、卡車司機協會等等非常多,包括區域性的教會等等,按照區域分、行業分、職業分的,他們都會形成非常多的保險互助組織。 相互保險在目前是比較主流的形式,差不多占到全球保險份額的27%。像美國跟日本其實比例就非常高,但在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最近五年、十年,因為很多的相互保險公司需要在資本上做一個操作,比如IPO或者做一些融資,就必須把相互保險社變成公司制或股份制,這樣就把原來的相互保險的模式做了一些改變,原來這一塊的比例會更高一些。2016年,保監會批準信美相互、眾惠財產、匯友建工籌建,為國內首批 3 張相互保險已順利下發。 網絡互助稍微有一點區別,網絡互助類似于眾籌的模式,先注冊成為會員,可以繳或不繳會費。網絡互助有許多玩法,包括基于互聯網的互助、眾保模式,基于特定人群的相互保險公司,基于特定險種的相互保險公司,上市公司參與的相互保險等。
互聯網保險的趨勢判斷
今年年初時,我對互聯網保險作出了十個趨勢判斷,像保險公司集中度下降,但是車險會集中上升,互聯網保險滲透率提高就非常明顯了;產銷分離、代理人升級、保險產品的升級,這幾塊是連在一起的,有很大潛在機會;渠道入口將進一步向場景化方向發展,很多公司也會選擇用比較好的模式跟金融或保險做結合,比如保險還是一個比較好的變現模式;包括相互保險占有一席之地,可能會誕生一個真正的基于互聯網的保險經紀公司,還有一個是保險將成為公司的工具或標配。目前來看有幾個已經實現得差不多了,接下來也會馬上發新版的報告做簡單的確定和打臉?;ヂ摼W保險蓄勢待發,讓我們一起迎接黎明。 文章來源:騰訊財經http://finance.qq.com/a/20160816/044717.htm